• 许哲珮的“战”

    以前喜欢徐哲佩的原因是她像范晓萱,在这张徐哲佩十二月新专“失物之城”中同名用了范晓萱旧歌的题目“战”(也是我超爱的一首),更为她和范晓萱牵上了微妙的关系。徐哲佩的“战”把萧融洽地融入现代钢琴和弦乐的框架里,萧灵动且有趣地穿插在旋律线和 bass 线中,提供了独特的音色,编曲好棒 http://music.163.com/song?id=1407967060&userid=37213049

  • 艾略特荒原的英語語言評分

    I trained a multi-output regression model(training data: https://www.kaggle.com/competitions/feedback-prize-english-language-learning) to grade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S. Eliot’s The Waste Land. You can imagine that AI saying: Well, your vocabulary is good(3 out of 5). Syntax and grammar are not bad(2.95 out of 5), but you still need to improve your cohesion, phraseology and conventions.

  • 自由与责任

    c++ 带来了巨大的自由,但不用 C++ 的人也很多。随自由而来的是对所有细节的责任,比如使用 c++ 对内存的管理,垃圾的回收,而这些由自由带来的「冗余」责任在很多程序的建设中是可以通过让渡不必要的自由来消解。因此在不希望承担过度责任的前提下,让渡自由是「便宜」的方法。 对所有责任和细节如果充满了兴趣,能看到的是大量的自由和细节,包括大量也许不必要知道的细节。对于结果论者来说,这些大量的细节是无聊和无效的。另一方面,让渡自由之后的代价是,我们需要依赖和不断从外部更新别人想法和改变。

  • 夏日重现对真伪的讨论

  • 漢文化圈原生多黨制的可能性

    之前和友人討論中國文化到底有沒有原生多黨制的可能性,除了之前談到的楊朱和道家以外,惠施也許也是一個潛在的可能性莊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惠子曰:「可。」莊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堯也,可乎?」惠子曰:「可。」https://ctext.org/zhuangzi/xu-wu-gui?filter=463495&searchmode=showall#result 另外,「徐無鬼」下文莊子也引到了音樂共振的例子:「於是為之調瑟,廢一於堂,廢一於室,鼓宮宮動,鼓角角動,音律同矣。夫或改調一弦,於五音無當也,鼓之二十五絃皆動,未始異於聲,而音之君已。且若是者邪?」這也爲我之前 argue 君子和而不同的「和」來自調絃提供了一個佐證:它並不主張完全的不同,而是主張在同一個「主音」下的「和絃音不同」,本質並不鼓勵意見向左 附《列子·楊朱》:周諺曰:田父可坐殺。晨出夜入,自以性之恆;啜菽茹藿,自以味之極;肌肉麤厚,筋節腃急,一朝處以柔毛綈幕,薦以粱肉蘭橘,心㾓體煩,內熱生病矣。商魯之君與田父侔地,則亦不盈一時而憊矣。故野人之所安,野人之所美,謂天下無過者。

  • 层累式进行的梦境

    刚刚在睡醒时想到了一个关于复杂时间线梦境的假说。 今天的梦是从少年到老年跨度的群像戏。整个叙事复杂又清晰。梦的细节按下不表,其中有趣的地方是,在主角团老年的时候,其中的两位成员回忆起少年时的故事,他们竟然忘记了大多数人的名字。在他们在努力想别人名字,并且想起了几个的时候,我醒了。 醒来的时候意识到整个故事的框架套了兰晓龙“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滇西世界观,加上了自己一些的记忆。于是很明确那些被遗忘的人物我会怎么起名字。可是整个故事的状态就停留在:虽然整个故事很清晰,但那些在梦中没被想起名字的人的名字就是空缺的。即使用知道自己会起的名字去套,可完全不认为在梦里用过。 于是这个假说是:叙事复杂且醒来记忆清晰、逻辑自洽的梦境,在梦境建构时可能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时间线交错的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正是层累地建构其他时间线故事。复杂叙事的最终建构完成,只是它在结束时候的(共时)模样。 回到这个梦境,也许这些人物少年时候的名字(乃至于更多细节)可能是故事发展到他们老年的时候才在梦里开始形成的。

  • Rembrandt(倫勃朗/林布蘭)與未來的一眼對視

    波士頓美術館 2022年荷蘭藝術展馆(CNA, Dutch and Flemish Art)中,Rembrandt一幅畫約1628年的小尺寸油畫Artist in His Studio非常讓人疑惑。 這幅畫作中,令人預期待的Rembrandt lighting漫不經心地照射著背景人物。人物被虛化,臉上毫無細節,蠟黃臉色,呆板的眼神,人物姿態平平無奇,彷彿是個劣質娃娃。這樣拙劣的表現形式不禁讓館員也開始用隱喻來為這幅畫救場: A young artist stands in a nearly empty studio, brushes in hand. Rather than showing the artist in the act of creation, Rembrandt focuses on the daunting expectations of the surface to be painted. This little picture asserts that making art is an intellectual…

  • 緇衣與儒家的命題推導工具

    終於把上博簡的緇衣讀完了~ 篇章結構特別嚴密。 概括來說:執政者行政的方式,第一層是在道德上,彰顯好的,厭惡壞的。第二層是在法規上,獎勵好的懲罰壞的。第三層,執政者親行好的,不行壞的。於是執政者本身的行為就自然成了法律權威。言行一致不僅是執政者要做的,也是君子要做的(這樣上下就不會被蒙蔽)。君子要行必有所成,為了避免失敗,就需要遵循執政者的教導。於是上下一致、好惡相同的社會就建成了。 那麼什麼是好的?「緇衣」在第一章開宗明義已然化解了這個問題:「儀型文王,萬邦作孚」。於是能觀察到「緇衣」並沒有對「好」上升到「道」的層面進行討論。也許「緇衣」還沒有受到黃老嚴重的影響,或者「緇衣」的默認讀者是都承認儒家共同價值觀的。 「緇衣」對言行一致進行了大篇幅的討論,值得注意的是,「緇衣」對「行」的要求是「成」和「恆」。這樣靜態的「行」,更多被賦予了道德上的正確。這種道德上的正確在積極意義上,消解了信息傳播可能被扭曲不明的困境,於是「邇者」「遠者」都能成君子的「匹」。民眾都會不惑和服從。但這種靜態的道德的「行」留給名家與刑名之學可攻擊的弱點。任何三段論結論的正確都基於兩個前提,不設前提必須「成」和「恆」的斷言只能是前提。只接受前提而不鼓勵多條件推導,接受「緇衣」學說的行動者們在行動和辯論時,只能回到一切不言自明的那些原點,譬如「儀型文王」。這也就自然促使君子們對原點產生極大興趣,思孟學派也自然在之後對天、命、道、心的討論傾注大量心力。

  • 关于为不为和能不能(「为」和「能」定义自孟子「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最近一直困扰于「对马岛之魂」的困境。在极端情况下,「我」是否会把另一个人看成非人类的「鬼子」,还是永远把人当成人。「对马岛之魂」的男主境井仁最终因为如果仍然把别人当做「人」,那么自己珍视的友人和同志会不断死去,对自己厌恶的事情永远无能为力。而放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能救自己想要救的所有人。譬如,他知道战争中用毒如果流传开,那是他自己也不愿意承受的事。但用毒能让他达成当前的「救人」目的,他会在挣扎中选择去做。在不把敌人当人就能救人的一次次经历中,境井仁终于放弃了把敌人当做「人」的幻想,而化身「战鬼」。在无数次推导之后,觉得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当前解是:不要成为能够决定别人命运的人,并且不断鼓励任何人成为决定自己命运的人。而对于我自己,无论如何,会把人当成人。正如要回答「如果你是希特勒,你会怎么把德国从丧亡中救回来」。那么我可以回答,我不想加入这个假设,也不会加入这个假设。这个选择和缺乏某种能力并没有关系(不能)。这个问题刚好也回应了今天和一位小伙伴讨论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师是否是「无能于」做一个城市级别的整体规划。对于这个问题,现在我的答案也明确了:「是不为也」。反对和解构「总体设计」,对于「总体设计」持「是不为也」的观点,而不是「不能」。它可以是否定了问题本身的存在。否定 x 并不意味着选择 \bar{x},否定 x 可能是选择 y,而 y != \bar{x}

  • 以宋詩入菜之無一物無來歷

    山谷云:「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愚以此法制菜,得下圖之饈。斯菜奪者有三,一曰雲吞麵,二曰蕎麥冷麵,三曰魚丸粗麵。窺意而不竊其意者亦三:一曰雲吞麵以雲吞為意,愚以角兒形容之,則餡夥矣。二曰蕎麥冷麵以蕎麥麵為意,愚以 somen 形容之,則顏色一。三曰魚丸粗麵以魚丸為意,愚以蟹丸形容之,則腥氣寡。其來有自,而名無蹤,是無名之謂也。無名之樸,強名之曰「樸食」push。